【茶區】阿里山茶區

種茶、採茶、製茶  是阿里山當地茶農的生活

木羽也常上阿里山

享受著被阿里山迷人的茶園景緻環繞著的感覺

那錯綜有致的地形、層疊蜿蜒到天邊的景色  令木羽陶醉

在茶葉採收期間  聞著各家製茶廠漂來的陣陣茶香 

被茶香包圍

在阿里山看日出、躺在雲海上喝杯阿里山茶

這就是阿里山茶生活

 

大阿里山茶區

阿里山茶區範圍介於海拔800公尺到1600公尺,
在這一段海拔內產出的茶葉,都可以算是阿里山茶園的一部份。
阿里山茶的遠近馳名來自於它獨特的氣候、土壤環境。
在海拔到1200公尺以上時,整年雲霧籠罩,加上日照短、日夜溫差大,
高山培育出來的茶樹可以在多濕的環境成長,葉片滋潤,茶樹休養充足,
加上低溫鎖住香氣,造就阿里山高山茶獨特的香氣、口感。
 
根據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的研究指出,世界上最優質的茶區皆集中在北回歸線附近約,
而「阿里山茶區」剛好在北緯23度半上,最適合茶樹培育及生長,
介於海拔1000~1800公尺間;
因高山的氣候涼冷,終年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新葉成長緩慢,晝夜溫差大,
茶樹芽葉含兒茶素類的苦澀成分較少,且芽葉柔軟、葉肉較厚、果膠質含量高,
因此阿里山高山茶色澤翠綠鮮活,滋味甘潤醇厚,香氣淡雅持久。
阿里山茶區的茶葉種植面積大約2000多公頃,為台灣茶的代表特色。
 
阿里山茶為嘉義縣最大宗的高經濟作物,阿里山茶葉產區分布在
大阿里山、梅山、番路、竹崎、大埔和中埔等鄉鎮,總種植面積兩千三百公頃,
其中以梅山鄉占最大宗(約1,090公頃),石棹茶區茶園面積約400公頃,
品種以清心烏龍茶為主。越往高山走產量越稀少。海拔高的高山茶來說,
嘉義縣高山茶區包含包括:
樟樹湖、瀨頭、隙頂、豐山、巃頭、光華、石棹、十字路、達邦、里佳、等山地部落。
這些村落所產製的茶品,對外通稱阿里山茶,
 
不過也有名為阿里山珠露茶或阿里山玉露茶的茶品出現。
尤以阿里山珠露茶最享有盛名,可謂是竹崎鄉民的「綠金」,
而此茶產於竹崎鄉石棹茶區,茶園種植面積約為400公頃,
分佈於海拔約1,200~1,400公尺左右的高度,種植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
由於製成的茶葉,香氣濃郁,滋味甘醇,廣受飲茶人士喜愛。

梅山茶區

位於台灣嘉義縣,東接阿里山鄉、北接雲林古坑、南與竹崎鄉相鄰,屬於阿里山茶系。
梅山茶區自30年前開始種植茶葉,經過多年發展,
所產的梅山茶早已是高品質阿里山茶的代名詞。
 
梅山鄉境內共18個村落,皆有種植茶葉,總種植面積約1000公頃,年產量約900噸,
是嘉義縣最大產區,也是阿里山茶最大產區。
 
梅山茶區海拔高度從500公尺到1300公尺皆有。
所植茶種以青心烏龍及金萱茶為大宗,1000公尺以上高山則以青心烏龍為主。
此地高山區域因土質有機質豐富,高山溫差大,因此茶菁肥厚、醇厚回甘,
特別是花香氣非常明顯,成為梅山茶最大特色。

特富野茶區

特富野部落與達邦部落同為鄒族母部落,
位於曾文溪上游,平均海拔1400-1600公尺,遠離公路的喧囂,
在周圍原始林的懷抱中賦予了茶葉獨特的風味,
種植採用自然友善農法栽培出健康茶樹,人工除草不施用任何除草劑,
所用肥料均為天然有機肥料,用最自然的方式對待土地,茶
樹也將最好的品質回饋給我們。

樟樹湖茶區

樟樹湖高山茶產自梅山鄉太和村,這裡是阿里山最高的茶區之一。
當地海拔在1000公尺到1500公尺之間。20年前,這裡最好的特產是竹子;
現在,樟樹湖高山茶葉是到訪遊客必帶的當地名產。
樟樹湖鄰近奮起湖,和奮起湖一樣,雖然名字中有湖字,但並不是湖。
地名的由來,主要是樟樹很多,且地形像座湖,因此得名樟樹湖。
 
樟樹湖常年雲霧繚繞,水氣充沛,日照豐富,水質澄凈優良,再加上精進的製茶技術,可說是“地靈人傑”,其茶不僅質地香純,入口甘甜潤醇且耐泡,可謂茶中上品。
當地的茶農能掌握阿里山茶的特色,以半發酵的青茶來發揮其高山茶的特性,
使其普遍受到茶界的青睞。

達邦茶區

達邦位於阿里山鄉,東南毗鄰楠梓仙溪和桃源鄉、南為里佳村、西靠樂野村,
處於長谷川溪和伊斯基安娜溪匯流處,是鄒族最大的村落所在,
從169縣道續行即可到達達邦部落,是當地重要的行政中心,
設有阿里山鄉鄉公所、阿里山鄉圖書館、鄒族原住民資源中心和老人活動中心等等;
達邦部落大約設立於300多年前,和鄰近的特富野是當地的兩大部落,
達邦包含新美、茶山和山美的部落,和特富野每年輪流舉行瑪雅斯比傳統祭典。
阿里山鄉達邦村.(鄒族部落)之烏龍茶海拔平均1400~1600 公尺,
氣候平穩,長年雲霧裊繞,日夜溫差大、日照短、是種植好茶的最佳環境,
是製造喉韻甘醇好茶的山林寶地。所產之茶葉吸取日、月、露之精華,茶園嚴格管理,
以人工採摘方式,精心焙製,人工反覆揉捏,以原味為精品,
茶葉現翠綠鮮活、香氣淡雅獨特,入喉甘醇喉韻佳。
留有獨特的山頭味,茶湯甘甜順口,具耐沖泡之特質,
含豐富之多元酚及茶葉中特有之茶胺酸。

里佳茶區

依傍於里佳溪海拔高度在1300-1500公尺之間。
里佳之所以出產高品質茶,和本地原始林茂密、氣侯生態沒有遭受破壞有關。
土層深厚、雨量均勻,因而茶樹葉片肥厚,茶葉滋味清香芬芳,帶有特殊的山氣,
廣受飲茶人士喜愛。
 
阿里山鄉里佳村現有的高山茶園,多是原本的林地竹地開墾而來,
多年的有機質堆積使得地力雄厚,
能夠提供充足的養份,成為植茶的最佳地點,又因里佳栽種茶區周圍都是原始森林,
吸收大地日月精華,絕對不能與大馬路邊吸收汽車廢氣的茶相提並論,
此外里佳氣候冷涼,早晚雲霧籠罩,日夜溫差大,茶樹芽葉苦澀成分降低,
進而提高了茶葉的甘味。
同時因日夜溫差大的緣故,茶樹生長緩慢,茶葉芽葉柔軟,葉肉厚實,
果膠質含量高等等,
這些都是本茶區所展現出的特性。
 
本茶區所產的茶葉多以山泉水灌溉,甘醇美味,具有濃厚的高山冷冽茶味,
高山茶雖然具有色澤翠綠鮮活,滋味甘醇、滑軟、厚重帶活性,香氣淡雅,
水色蜜綠顯黃及耐沖泡等,但是也要好的泉水更能讓高山茶提增特異口感。

石棹茶區

阿里山高山茶是台灣高山茶的指標,終年雲霧籠罩,平日日照短,
土壤相當適合茶葉生長,氣候與水質極佳,完全手工摘採,
茶色翠綠清透,呈現出淡雅的天然果香,口感清香、順口回甘,
滋味絕讚的高山氣,別有一股渾厚之高山韻味,幽雅香氣與清純甘潤的滋味,
「珠露」阿里山石棹地區茶農為烏龍茶自創的品牌,
由於石棹位於海拔1350公尺左右、經年傍晚雲霧籠罩,
至次日拂曉時分始消散,具有高海拔之特性,十分適合茶葉生長。
甜水流暢具高冷味,有果香、桂花香味是其一大的特色。

頂湖茶區

過石桌後轉進頂湖,這原是阿里山茶的一個茶區,
因為步道系統建構得不錯,近幾年也成為嘉義地區的健行旅遊熱門地區。
頂湖的步道有四條,一是頂湖環村步道,由頂湖聚落前方土地公廟旁的入口開始,
環村一周約30-40分。二是芙蓉山步道,由頂湖聚落陡上至芙蓉山,來回約2小時。
三是大凍山步道,由頂湖聚落緩坡上行至石獅象,
右接奮起湖大凍山步道系統登大凍山,來回約1.5小時。
四是霹靂山步道,在石獅象左接龍雲山莊步道系統登霹靂山,來回約1小時。
頂湖茶區氣候涼冷,早晚雲霧籠罩,平均日照短﹐
滋味甘醇滑潤帶活性主要散佈於海拔在1400~1700公尺間常年有雲霧滋潤、
溫度低、生長期長、葉肉肥厚,茶水甘醇香美、有泡水、茶質堪稱上等極品。

隙頂茶區

嘉義縣大阿里山茶園面積廣大,加上茶農製茶技術一流,茶葉品質絕佳.
其中海拔在一千到一千二百公尺的隙頂茶區,是阿里山最早種植茶業的地區之一。
茶葉產業發達隙頂的茶是繼其傳統植物
茶籽絲、珠稜、紅棕、竹筍後所發展的經濟作物,起步的時間約民國70年代初期。
理事長是最早投入「茶」此一作物的人之一,
經過識茶的朋友鑑定,隙頂的土壤及生長環境適合栽種茶葉,
因此開始發展這個行業。嘉義縣大阿里山茶園面積廣大,加上茶農製茶技術一流,
茶葉品質絕佳.其中海拔在一千到一千二百公尺的隙頂茶區,
是阿里山最早種植茶業的地區之一。
經過識茶的朋友鑑定,隙頂的土壤及生長環境適合栽種茶葉,因此開始發展這個行業。

巃頭茶區

巃頭高度約1280公尺,群山環繞,空氣清新。地名「巃頭」,
是因其位在如蛟龍盤踞的阿里山山脈支棱上,前端突出的山崗宛如龍頭,因此而得名。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展望極佳,可眺望玉山群峰,甚至南橫大關山一帶,
近則隙頂山、象山近在咫尺,連嘉南平原的夜景都可盡收眼底。
 
巃頭地屬番路鄉公田村,位於嘉義到台18線阿里山公路57.2K處,
過去的功能一直和隙頂、石棹等地一樣,都是發展公路中途休憩的山莊飯店,
以抒解阿里山住宿不敷使用的困擾。
不過近年來,因為具有獨特的地形及生態優勢,
巃頭周邊已獨立發展出休閒步道和自然景觀特色,
特別是巃頂步道,與隙頂的日出堪稱是阿里山公路最佳的觀日景點。
 
由於本區已進入暖溫帶氣候,開車一路從隙頂經巃頭到石棹沿線,
公路旁的山谷,
在午後常出現雲霧繚繞,此即著名的阿里山公路雲海景觀。
公路另一側則是滿山的孟宗竹林和高山茶園,由於地處高冷,
茶葉特別耐泡,氣味芬芳,通稱為「阿里山」茶。

龍眼林茶區

此村包括龍眼林尾、鹿寮坪、茅子埔、金鳳寮、竹子林、溪仔等聚落,
因本地屬高山地區,海拔一千多公尺,濃霧常罩,陽光早射,適合茶樹之生長。
因其他農作品產量不佳,生活不易,居民在山坡地上改種一種名為「蒔仔茶」之茶樹。
其風味不似今日之「烏龍茶」,但品質極佳,風行一時,

今山坡上仍有多數的「蒔仔茶」樹存在。
居民以人工手法焙製成茶葉,銷售中南部各地,所以本地茶樹之推廣種植,
並非十幾年前的事,早在民國初年本地之「蒔仔茶」、「烏龍茶」就已經遠近聞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