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很長的飲茶歷史,現在已經無法確切的查明起源於哪個時代了,有的認為起源於上古時期,有的認為起於周、秦漢、三國、唐代等,總之眾說紛紜。
現在,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是追溯至西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農氏時代的「神農說」。
沐羽整理了最常見的三種傳說讓茶友們參考
<第一種傳說>
《茶經‧六之飲》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茶聖陸羽指出茶和神農的起源,茶的發現和應用源於此。
相傳西元前2700年前的一天,神農在森林裡品嘗了上百種草藥,有一天覺得口渴了,就在一棵野生茶樹下燒開水喝。 這時,一陣微風吹來,幾片綠色的野茶葉掉進了滾燙的水裡。
開水微黃,神農喝了之後讓他頓時覺得神清氣爽,結果發現了茶。
所以後人以神農之名《神農食經》所寫的是”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 意思是堅持長時間飲茶,能讓人精神飽滿,心情愉悅。
於是,五千年前,茶第一次作為”藥“出現。

<第二種傳說>
「神農嘗遍各種草藥,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神農本草經》據說神農吃了一種草藥中毒了,幸好茶汁流進嘴裡救了他一命。
從此,茶成了解毒的特效藥。
《神農本草經》寫於不晚於西漢初年,至少在那個時候,我們的祖先已經認識到了茶的藥用功效。

<第三種傳說>
神農氏,為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為了給人治病,他經常到深山野嶺去採集草藥,還要對採集的草藥親口嘗試,體會、鑒別草藥的功能。
有一天,神農氏無意中嘗到了一種有毒的草,頓時感到口幹舌麻,頭暈目眩,他趕緊找一棵大樹背靠著坐下,閉目休息。 這時,一陣風吹來,樹上落下幾片綠油油帶著清香的葉子,神農氏撿了兩片放在嘴裏咀嚼,沒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頓時感覺舌底生津,精神振奮,剛才的不適一掃而空。
“這種葉子怎麼會有如此的功效?” 這讓神農氏感到很奇怪,於是他再拾起幾片葉子細細觀察,發現這種樹葉和普通的樹葉不同,不管是葉形、葉脈、葉緣都顯得很不一般。 為了了解這些樹葉的作用,神農氏便採集了一些帶回去細細研究。 後來,就把它命名為“荼(茶)”。

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神農氏為發現茶的人,是茶聖陸羽的《茶經》,其中《六之飲》文中明確指出:「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而斷定神農氏的依據是《神農本草經》和《神農食經》。 前者載:「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後者載:「茶茗久服,令人悅志。」 這一傳說一直流傳到當代。
當然,神農氏發現茶只是傳說而已,並沒有嚴謹的證據。 不管這個傳說是否真實,“神農說”都是茶文化中極為燦爛的一筆,值得我們永久銘記、流傳。
【茶文化】白茶始祖-太姥娘娘
白茶始祖-太姥娘娘 相傳堯帝時,太姥山下一農家女子,因避戰亂,逃至山中,以種藍為業,樂善好施,人稱藍姑。 那年太姥山周圍麻疹流行,鄉親們成群結隊上山采草藥為孩子治病,但都徒勞無功,罪惡的病魔奪去了一個…
武夷岩茶產區
武夷岩茶產區 武夷岩茶有分正岩、半岩、洲茶及外山茶,外山茶已不在武夷山風景區內,而在週圍茶區種植的茶利用武夷岩茶的工藝製作,味道相似但無岩韻。沐羽強調,岩茶跟台灣茶一樣,茶的本質好壞取決在種植環境與製…
【茶文化】茶祖孔明,真的跟普洱茶有關係嗎? (學員專屬內容)
普洱茶跟諸葛亮真的有關係嗎? 孔明在普洱被背塑造成一位老實巴交的私塾先生,就像鄭板橋說的:單寒骨相難更,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 瞎比一氣,心裡知道——問題出在普洱茶文化還缺乏基本的文化自信。 搞懂下面…
【茶文化】茶祖孔明
為什麼稱孔明為普洱茶茶祖 陸羽因著《茶經》而被後世人尊稱為茶聖,這是大家所公認的,而《茶經》也成了每個老茶客的必備必讀之書,而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便是古代對…
【茶文化】工夫茶之二 : 潮州工夫茶(潮汕功夫泡)
工夫茶之二 : 潮州工夫茶(潮汕功夫泡) 序 歷史 茶藝(工夫茶二十一式) 品茶 工夫茶具 潮州工夫茶序 潮州工夫茶是一種泡茶的技法與茶具的結合,也可以指工夫紅茶(工夫紅茶的介紹請點我觀看)。之所以叫…
【茶品】工夫茶之一 : 工夫紅茶
工夫茶之一 : 工夫紅茶 工夫茶有二種意思,其一為工夫紅茶,指的是茶名;其二為潮州工夫茶(請點我觀看),指的是泡茶技藝,本篇先來介紹第一種工夫茶:工夫紅茶 工夫茶指花費時間、精力、力氣製作出的好茶,”…
Keep up the good work.
Thank you~